w
版权大战之外,有一家公司默默构建了另一种音乐商业生态
过去大半年,应该算得上是国内互联网音乐行业历史上最热闹、也是变局最多的一段时间。
自2015年7月国家版权局颁布“最严版权令”以来,整个音乐行业都陷入了以版权争夺为核心的血雨腥风中。
随着音乐版权价值的水涨船高,以及各大音乐平台的独家版权策略,整个音乐行业也随之形成寡头割据局面。
在政策推动下,音乐行业快速实现了正版化,并完成了初步的市场整合,并逐步市场化、规范化,数字音乐行业进入大音乐时代。
除了版权和资本,做音乐还有别的玩法吗?
有人说,要判断一个行业发展如何,就看有没有热钱不断进入。很显然,数字音乐已经成为了资本游戏的新战场。而长期被唱衰的音乐行业,竟在其他一个个风口遭遇“资本寒冬”后,今年却呈现出异乎寻常的火热。
整个2016年,各大音乐平台几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似一场中国现实版的“权力的游戏”。
2016年5月,阿里音乐集团推出粉丝娱乐交互平台阿里星球,旨在串联艺人、粉丝、商家,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2016年7月,腾讯宣布QQ音乐业务与CMC(海洋、酷狗和酷我等)合并成立新公司,腾讯数字音乐成为国内最大的版权拥有者,估值达到60亿美元;
2016年7月,网易云音乐用户突破2亿,并启动规模10亿人民币左右的融资,投后估值80亿,约12亿美元;
2016年9月,阿里巴巴大文娱版块宣布人事变动,对原阿里音乐董事长高晓松、阿里音乐CEO宋柯的岗位进行了微妙调整,并任命合一集团总裁杨伟东担任阿里音乐CEO,而坊间流传阿里音乐要A轮融资,估值约为30亿美元;
2016年10月,太合音乐集团旗下百度音乐在京举行全新战略发布会,网易云音乐前高级总监王磊在加盟百度音乐首次公开亮相,宣布打造“耳朵经济带”,据可靠消息称,已完成融资的太合音乐估值为15亿美元。
可以看到,在这场版权驱动的行业大清洗中,小玩家们要么被迫转型、要么被收编清场,现在剩下的几家都是有深厚家底的互联网公司巨头:风头正劲的腾讯系(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等)、苦心摸索的阿里系(阿里星球、虾米音乐)、整装待发的太合系(太合音乐、百度音乐、合音量等)和伺机而动的网易系(网易云音乐)。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音乐服务市场拥有4.49亿用户,超过美国的人口总数,成为全球用户数量最大的移动音乐服务市场。
然并卵,庞大的用户群并没有给行业带来相应的市场价值,在烧钱买到版权后,如何将手中的千万级版权曲库变现也是一直困扰音乐行业大佬们的难题。
在面对音乐行业的发展困境时,常听不少从业者不无失望地感慨:除了玩资本和版权,音乐行业还有别的玩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要知道上面提到的四大音乐平台都是面向普通用户的,就是C端(Customer,即用户),那么广大的B端(Business缩写,即硬件厂商)的音乐需求谁来满足呢?这就是今天的主角——爱听卓乐要做的事情。
找准行业痛点,打造自身核心价值
说起这家极具潜力的创业型公司,新观在今年3月就对爱听卓乐做过一篇深度报道(详情请戳:从乐随享到“爱听卓乐:一个梦想的凤凰涅槃),然而仅过去短短半年多,爱听卓乐就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音乐公司,迅速成长为音乐产业中B2B领域的佼佼者,在声势浩大的版权大战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爱听卓乐于2014年创立,今年1季度完成A轮融资,估值近1亿美元。今年5月起实现当月收支平衡,6月开始盈利。据爱听卓乐CEO潘才俊透露,目前公司月营收在数百万级别,日活2000多万。这一连串亮眼的数字出现在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创业公司身上,虽不必然例证自身商业逻辑的合理性,但要深究其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层面:
其一,行业定位精准,以完善曲库资源和专业化服务建立行业壁垒,并依此确立了自身行业价值。基于对整个B2B音乐版权领域的深刻认知,爱听卓乐自创立之初,就将公司定位为国内领先的数字音乐内容及服务整合商,即通过整合上游版权方的音乐内容,搭建自己的音乐云服务平台,面向以手机厂商为代表的硬件方提供专业高效的一站式音乐服务解决方案。
具体到业务层面,爱听卓乐相当于一个中间方,将获得授权的音乐内容整合到中央平台,在云端对曲库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再把歌曲分发到合作厂商的终端用户手中。除了常规的曲库支持外,爱听卓乐还配有专门的编辑团队会提供一些自建歌单以供合作方自由选用,硬件厂商也可以选择自己来做检索和运营。
其二,建立利益共同体的合作模式,实现了版权方、爱听卓乐、硬件厂商的三赢。为避免走上各音乐平台烧钱买版权的老路,爱听卓乐一开始就以做平台、建生态为目标,让各方都能以“合伙人”的身份参与其中,并共享增值后的版权收益。
对于版权方,爱听卓乐拿出20%股权建立了一个期权池,以版权入股的形式获得“免费”授权的版权,最终根据其市场份额计算收益分成及股权分配,不仅也为唱片公司开拓了版权变现的新渠道,更以借力的方式盘活了公司股权资产,大幅降低了在版权上的现金投入;对于硬件方,爱听卓乐先采用“免费”服务的形式,通过为硬件厂商提供正版曲库接入,帮助其建设音乐内容生态,在前端实现收入之后,再与厂商共享业务分成,为硬件商免除了购买版权的巨大成本,还获得了从技术到运营的全方位服务,一举两得。
通过将产业链上下游的需求对接,爱听卓乐成功开创了一种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解决了音乐领域B2B版权供需市场中长期存在的痛点,确立了自身在行业中的核心价值。
未来:重塑游戏规则,建立新的音乐商业生态
目前,爱听卓乐已经和环球、海蝶、福茂、杰威尔、相信、FUGA、索尼、蜂鸟、英皇、梦响当然等众多国内外版权方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拥有近八成用户喜欢的头部音乐内容的独家B2B版权。
同时,爱听卓乐也和小米、三星、酷派、魅族、联想、金立、ZUK和奇酷等多家国内外手机厂商签订了合作,作为曲库服务合作方,为厂商自带音乐播放器提供音乐内容整合及运营支持。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大手机品牌在中国的用户总数合计接近10亿,这也为爱听卓乐的远期发展提供了足够大的想象空间。
首先,软硬结合将是音乐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软硬结合将是音乐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不管是硬件厂商,还是音乐平台,在版权变现困难重重、硬件利润日渐稀薄的当下,光卖版权或者卖硬件都不是长久之计,而打造“硬件+软件+内容”的生态闭环,就成了各方差异化竞争、构建生态价值的利器。音乐作为人们的精神刚需产品,正是内容生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给用户整体的体验感,不但能获得内容变现,还能增强用户黏性,反哺硬件销售,形成正向循环。
其次,大数据将成为音乐内容生产及服务的重要依据。随着各种音乐播放器和音乐APP的普及应用,终端设备日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音乐推广入口和唱片发行渠道。基于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不但可以促进硬件方精准地为数以亿计的音乐爱好者提供音乐相关产品及服务,优化用户体验,还能为版权方提供参考,在艺人培养和音乐内容生产等方面进行更有效率的资源调配,最大化音乐版权内容的价值。
正是基于此种考虑,万魔公司才与爱听卓乐强强联手,共同投资成立了智能硬件音乐服务平台“魔听音乐(1MORE MUSIC)”,为今年9月29日“我的1MORE时代——万魔耳机x周杰伦2016战略发布会”上发布的1MORE魔听播放器提供云音乐服务。
魔听播放器
作为中国最成功的B2B音乐生态系统,爱听卓乐凭借专业的音乐内容及服务解决方案,与版权方、硬件商深度合作,覆盖了产业链上中下游,成为“硬件+软件+内容”商业生态的主要规则制定者之一。
爱听卓乐CEO潘才俊曾表示,未来的音乐一定是无处不在的,就像物联网那样,在科技的推动下,“乐联网”将不会太遥远。因此,除了手机终端,爱听卓乐还有着更广阔的市场,比如车载音乐播放设备、可穿戴硬件、环境音乐等等,只要是存在音乐播放需求的各种硬件设备厂商,都有可能成为爱听卓乐的合作伙伴,由爱听卓乐为它们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音乐内容接入。
因此,依托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和开放性的合作平台,爱听卓乐的未来发展将广泛涉及与音乐版权、智能硬件相关的各个领域,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俨然已是一只隐形的独角兽。当然,未来的路还很长很难,能否正确处理与版权方、硬件厂商等各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应对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反超仍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商业世界的竞争很残酷,光做到First one还远远不够,还要做真正的Number one,才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域的Only one。
转载自新音乐产业观察